历来对于经典而言,赞扬与诽谤、传承与解构、发展与肢解相伴而行。如何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可以做一篇大文章。《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迎来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个轴心时代,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进程,堪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天下之公器”(李渔,《闲情偶寄》)。并且纳入2013年《世界记忆名录》。经典的魅力在于促使人们“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叔本华,1844年)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多次翻阅过《共产党宣言》。列宁在圣彼得堡北面的拉兹里夫湖畔撰写《国家与革命》,专门请交通员找《共产党宣言》。但迄今为止,《共产党宣言》何地何时完成和出版等具体细节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文本学和经济思想史视角,在大量“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揭示和解析《共产党宣言》诞生之谜。
一、如何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
一是对于经典文本自身的理解。必须弄清楚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应该面对新时代新问题,运用唯物史观作出符合时代需要和历史发展潮流的回答。
一方面,“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共产党宣言》里面记录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和具体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共产党宣言》后来增加的脚注以及七篇序言,是对《共产党宣言》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由此而共同构成《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线索,其现代意蕴就在于: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正以大手笔续写着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在“时代化”“中国化”上下苦功夫。
三是关于经典文本整体性研读方法,涉及到六大要素,亦即时代背景(文本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文献学/版本学/释义学/训诂学/学说史考证:“历史路标的形式”;史论结合、一论多史的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田野调查”;各种评论包括负面言论,以及经典著作风格。其中,第四条“田野调查”是经典文本整体性研读方法精髓。
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共运史上,大力倡导“田野调查”方法。《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是马克思主义开山问鼎之作,为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背景是:1844年8月到9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考察了工人运动;1845年7—8月,先后到曼彻斯特和伦敦作了为期六周的考察,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工人阶级状况,并且在英国最古老的公立图书馆切特姆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工人运动领导人边·马隆创办了《社会主义评论》杂志,并于1880年1月出版发行。《社会主义评论》 前言指出,“任何一个政府(君主政府或资产阶级共和政府)都不敢对法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做认真的调查。”同年4月上旬,马隆请求马克思帮助编制一份《工人调查表》,以便进一步弄清法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条件。约十天以后,一份当时未曾署名,然而却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人调查表》刊登在4月20日的《社会主义评论》。仅单行本就在法国发行了25,000册之多。《工人调查表》有99个问题(有34个题要求直接填写数量),按不同的性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工人的基本情况及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条件。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工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诸如日劳动时间、周劳动时间、年劳动时间,从吃饭时间看工人劳动时间,夜班、加班等等。第三部分,主要调查资本家剥削工人情况和工人现实生活状况、住房情况、生活日用品价格、萧条和繁荣时期工资变动。第四部分,主要调查工人和资本家斗争情况。《工人调查表》之前,马克思还曾编写过一份针对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大纲,这份调查大纲共调查了11个问题,包括:被调查单位的名称、工人的年龄和性别、工人人数、工资、吃饭的时间和对工人的态度、劳动条件等等。
毛泽东同志无疑大力倡导“田野调查”方法,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他的名言是不调查不研究就要“亡国亡党亡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失掉别的任何东西,我不着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毛泽东“从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期间起,到一九三四年离开中央苏区为止,我亲手从农村中收集的材料,现在仅剩下下列各部分:(一)寻乌调查;(二)兴国调查;(三)东塘等处调查;(四)木口村调查;(五)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六)分青和出租问题;(七)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八)分田后的富农问题;(九)两个初期的土地法;(十)长冈乡调查;(十一)才溪乡调查。”。“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简称“农考”)两篇文章,被列为四卷本《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首,其“经典”意义非同小可,它们是理解20世纪中国共产革命运动的两把钥匙。
笔者遵循这一方法,在多年实地(特列尔-巴黎-布鲁塞尔-伦敦)考察、采访和大量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共产党宣言》所由产生的历史背景尤其何时何地诞生之谜,做了力所能及的探讨和解析。
二、《共产党宣言》是时代和“国际的产物”。
《共产党宣言》根植于19世纪上半期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环境,既是以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和1825年经济危机为标志的时代生产力的产物,又是以19世纪三大优秀思想成果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标志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也是以英国宪章运动和“共产主义者同盟”为标志的无产阶级组织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已经完成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思想或理论准备。他们在1843-1844年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大转变,并且大体上完成了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为标志的哲学领域的思想革命。而1847年7月问世的《哲学的贫困》已经“包含了经过20年的研究之后,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理论的萌芽”,《工资》(1847年12月底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的演讲)与《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1848年l月9日),则表明马克思经济学革命在剩余价值理论领域上的新进展。
而促成《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直接动因,是马克思恩格斯直接参加或者推动的工人运动。他们在1847年8月底成立德意志工人协会,创建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者联络站以及“民主协会”,并与欧洲其他地区的类似组织建立密集的联系。此外还参与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1847年6月在伦敦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其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中心设在巴黎的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活动持续到1852年11月17日。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前身。
该组织为制定其纲领大约奋斗了十年。1847年10月底-11月,委托恩格斯采取问答形式,撰写题为《共产主义原理》的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准备著作,实际上是后者的雏型。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在伦敦召开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的初步结合。会址是红狮子酒店。位于伦敦苏豪区大风车小巷子口(又译为索浩区,也是同性恋聚集的红灯区,我在此拍摄时被警察所阻,理由是怕引起同性恋者的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且接受为该组织撰写行动纲领即《共产党宣言》的任务这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还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50年3月),提出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的任务。鉴于欧洲各地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1848-1849年革命爆发在即,“中央委员会责令它在布鲁塞尔的总区部通知公民马克思,告诉他如果他不把共产党宣言,即他在最近一次大会上承担起草的文件于当年2月l日之前送到伦敦,将对他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果公民马克思不能完成任务,中央委员会要求立即归还那些供公民马克思使用的各种文件。”这里讲的文件,是3份各自独立的《共产党宣言》的暂定稿,包括莫泽斯·赫斯稿和恩格斯起草的二份草稿,其中包括《共产主义原理》草案。可以看得出来,《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两章写得简明扼要,以便赶在中央委员会勒令的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任务。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
三、关于《共产党宣言》写作地点
国内外研究者一致性的看法是,1845年2月—1848年3月初,马克思因遭法国当局驱逐,旅居布鲁塞尔,完成了“两个转变”。他在这一时期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工资》、《共产党宣言》等论著或演讲稿。但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工作和居住的其他旧址,有七八处之多,《共产党宣言》究竟在何处诞生?
国内主流媒体几乎一致认同,马克思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上的“白天鹅”咖啡馆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环球时报》(2011-06-24)驻比利时特约记者李维林的通讯报道《<共产党宣言>诞生在比利时餐厅》指出:“1847年,他在天鹅之家创作了流传世界、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共产党宣言》。”《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15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刊登黄显功撰写的“红色中华第一书”,配发了新华社发的白天鹅宾馆的图片,其文字说明是“《共产党宣言》诞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上的“白天鹅”咖啡馆。”《新华每日电讯》(2018年02月23日) 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一文,强调指出:“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中心,白天鹅咖啡馆。170年前,马克思习惯选择进门左手的角落,与恩格斯一同构思《共产党宣言》”。《求是》2019年22期“本期导读”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叶平凡拍摄的“白天鹅”咖啡馆内景,特别注明“这是2018年2月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拍摄白天鹅咖啡馆内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不朽的马克思》(上下集)、中宣部理论局和江苏电视台编纂的《马克思是对的》(五集)则语焉不详,但对于布鲁塞尔“白天鹅”咖啡馆仍然情有独钟,多次出现“白天鹅”咖啡馆的画面,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个地方探讨《共产党宣言》问题。
布鲁塞尔奥尔良路42号马克思的寓所是《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地,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家高放教授的看法:马克思于12月13日前后返回布鲁塞尔,恩格斯随后与17日也到此地。两个亲密战友一起在奥尔良路42号马克思的寓所里商定了党纲的名称、结构、内容和写法。恩格斯于12月底返回巴黎。最后由马克思一人执笔,从12月底到1848年1月底断断续续写成(其间他还参加其他很多活动),由他夫人协助誊清寄到伦敦印刷出版。
比利时马克思主义研究所(Institut d’Etudes marxistes)所长玛丽亚·麦克加维甘(Maria McGavigan )女士,提出了“两地址”说。她长期在布鲁塞尔劳动社会党总部工作,分管理论宣传和培训工作。在她看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最后入住的两个地方写了《宣言》:一处是1846年10月20日到1848年1月,马克思的住所伊克塞尔郊区奥尔良路42号(42, rue d'Orléans,Ixelles ),这里房租低,是比利时讲法语的瓦龙人聚居的较为僻静的地区。现在建筑物正面挂有一个纪念牌匾,已经变更为“50,rue de Jean A'ardenne” ;另一处是1848年1月,马克思迁入的野林旅馆〔有的译为“荒林旅馆”--笔者注〕,位于圣-古杜勒广场,19-21号(Hotel du Bois Sauvage, 19-21, place Sainte-Gudule),该处建筑现已拆除而代之以一幢 Petercam大厦。
马克思对于野林旅馆并不陌生,并且在给约·魏德迈的一封信中还提及野林旅馆。他在1846年曾搬出布鲁塞尔圣若塞-汤-诺德-同盟街7号住房,在野林旅馆单独住过3个月。其中缘由在于7号住房面积小,又加上马克思的第二个女儿劳拉的诞生,同时“为了节约起见。”其实,独处而便于理论工作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尤其马克思回到布鲁塞尔,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几乎没有时间撰写《共产党宣言》,以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伦敦中央委员会下达了1848年2月l日之前截稿和送达“最后通牒”,他更需要找到一个清静的地方,进行艰苦的理论工作。
由此看来,中国一些主流媒体和学者把30岁的马克思撰写《共产党宣言》的地点锁定为熙熙攘攘的白天鹅宾馆,或者伊克塞尔郊区奥尔良路42号,是经不起推敲的。《共产党宣言》最终杀青的地点主要是是野林旅馆,伊克塞尔郊区奥尔良路42号也兼而有之。
四、关于《共产党宣言》写作和出版时间
马克思何时完成了这一划时代的巨著?最权威的答案见诸于《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恩格斯指出:“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手稿于1848年1月用德文写成,并在2月24日的法国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法译本于1848年六月起义前不久在巴黎出版。”并且进而强调,《共产党宣言》手稿已经在 1月中旬邮寄伦敦共产主义者同盟。
恩格斯在1848年1月14日于巴黎致马克思的信函表明:“这里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注〕的情况很令人难受。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松懈和互相之间的无谓嫉妒。魏特林主义和蒲鲁东主义确实是这些蠢驴的生活条件的最完整的反映,所以对此毫无办法。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是道地的施特劳宾人,衰老下去的粗人,而另一些人是新兴的小资产者。一个象爱尔兰人那样靠着压低法国人工资来生活的阶级,是毫不中用的。现在我再做一次最后的尝试,如果这次不成功,我就放弃这种宣传。希望伦敦的文件〔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注〕快点来,使这项工作重新活跃一些;那时我将利用时机。这些人由于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代表大会〔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编者注〕的任何结果,当然会十分松劲。”这里讲的“文件”显然是指以共产主义者同盟名义下发的《共产党宣言》印刷本。
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关于《共产党宣言》写作和出版时间,也是众说纷纭,近十种说法。例如,
“二月竣稿”说。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撰写了宣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辑部为此所做的注释。国内学者大多认同此说:从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为写作《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几乎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耗费两个多月才大功告成。
1847年12月中至1848年1月25日。这是曼弗雷德·克里姆的观点:《共产党宣言》手稿是在1847年12月中至1848年1月25日左右完成的。在马克思的一本标有‘1847年12月于布鲁塞尔’字样的笔记本中,已经记载着《宣言》第3章的计划草稿。这些草稿显然是在1847年12月同恩格斯一起拟定的。恩格斯1885年在唯一保存下来的一页《宣言》手稿上肯定地注明:‘手稿,卡尔·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第一稿’。这表明恩格斯参与了这一稿的写作。
“二周竣稿”说。瑞秋·霍摩斯(Rachei Holmes)认为,“他们错过了一连串的最后期限,‘19世纪最具影响的文本’(Peter Oborme, cited Terry Eagleton, Why Marx Was Right,Yale Uni. Press ,New Haven and Lonton,2011,p.x.)是马克思仓促写成的——1848年1月,他抽着雪茄烟,在布鲁塞尔的奥尔良街42号花了两周时间进行写作,而家人就寄宿在曼彻斯特旅馆附近。”
“一周竣稿”说。雅克·阿塔利(Attali Jacques)认为,这是在一周之内一气呵成,或者1848年1月的最后一天竣稿。指出,卡尔决定在一周之内完成任务,1848年1月的最后一天,《共产党宣言》诞生。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一篇与时俱进的作品,而非仅仅是个人情绪的表达。在写作过程中,他一直埋头奋笔疾书,没有校阅,完稿后也轻松地搁下笔,完全不同于写作那些必须得署上他姓名的文章。 确实,《共产党宣言》第一版的扉页上没有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
关于《共产党宣言》具体的出版时间,一般认为,仅仅23页的《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于1848年2月21日或者24日,在伦敦印刷装订完毕。25日开始发行。版权页上写着:1848年“由布格哈德在伦敦主教路利物浦46号工人教育协会所在地”印刷。这是一个很小的印刷所,是由伦敦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于1847年筹集25英镑开办的。印刷者布格哈德(1846年起为同盟盟员)大概兼做这项工作。1848年2月25—29日,大部分《宣言》在‘霍尔博恩车站德罗利巷191号’协会所在地售出。3月初期,30页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版出版。《德意志伦敦报》自3月3日至7月,全文转载。1848这一年,《共产党宣言》同时也被翻译成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丹麦文、弗拉曼文和瑞典文出版,但是均没有署名。
《马克思生平事业年表》(弗·阿多拉茨基,1934年)、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卷所附的“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贝尔特·安德烈亚斯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历史及参考书目(1848—1918)》(1963年米兰版)、罗伯尔-让·龙格撰写的《我的外曾祖父卡尔·马克思》(1977年巴黎法文版)均持上述观点。
笔者在收集整理鉴别各种各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排出一个《共产党宣言》写作时间或地点表:
|
|
|
时 间 | 内 容 | 备 注 |
理论准备阶段 (1843-1847) | 1843-1844年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大转变。 1844-1846年完成了哲学领域的思想革命。标志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 1846-1847年马克思启动经济学革命。在布鲁塞尔撰写的《哲学的贫困》已经“包含了经过20年的研究之后,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理论的萌芽”。 |
|
授命阶段(1847年6月-12月) | 1847年6月2--9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邀请马克思恩格斯改组工作。 10月底--11月.恩格斯接受委托,起草“共产主义原理”纲领。 11月23-24日,恩格斯致信马克思,以宣言形式拟定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可称为“共产主义宣言”。 11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在奥斯坦德会面,专门商讨宣言纲领问题。 11月29-12月10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以宣言形式起草同盟纲领 。 |
|
撰写阶段(1847年12月-1848年1月)
| 1847年12月 12月14日马克思抵达布鲁塞尔,居住于奥尔良路42号开始着手撰写《共产党宣言》;恩格斯17日抵达布鲁塞尔,27日返回巴黎。 12月14日-19日,马克思在12月19日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日报” (Deutsche Brusseler Zeitung),撰文回击对布鲁塞尔民主联盟(9月27日成立,马克思在11月15日当选为联盟副主席)的攻击。 12月20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联盟大会上报告了赴伦敦参会的情况,包括筹备国际民主联盟大会的计划,以及伦敦纪念1830年波兰革命大会情况,并宣读“民主派兄弟协会”的贺词。 12月23日,马克思等人到《布鲁塞尔报》编辑部,提交抗书议。 12月26日,马克思出席布鲁塞尔民主联盟会议。 12月中下旬,马克思在白天鹅宾馆,多次向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做关于关于雇佣劳动和资本的讲座。除了其他准备讲演稿的材料之外,并且还拟定了“工资”大纲。 12月31日,马克思出席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会议。 | 马克思于1847年12月9日写信给安年柯夫“请您把钱寄我原来的地址:布鲁塞尔奥尔良路42号”。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98页。
|
1848年1-2月 1848年1月2日,恩格斯在“德意志布鲁塞尔日报”(Deutsche Brusseler Zeitung)上发表对德国工人的激情讲话。几周之后恩格斯针对1847年一系列大事件进行总结,就“长期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事情”发表了一份长的研究文章。 1月9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联盟公众大会上,发表关于自由贸易(libre-chchange)问题的重要演讲。大会通过关于出版马克思演讲的决议,单行本下月初问世。月末,民主联盟正式宣布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政策。 1848年1月上半月移居野林旅馆,集中约一周时间撰写《共产党宣言》并邮寄伦敦。 1月14日恩格斯致马克思信:“希望伦敦的文件快点来,使这里的工作重新活跃一些。”这里的文件是指《共产党宣言》印本。 1月17-23日。与布鲁塞尔民主联盟代表团前往根特,出席联盟根特分会成立大会。1月20 日“德意志-布鲁塞尔日报”,刊登马克思对于自由派意见的批评回应。 1月24日共产主义者同盟伦敦中央委员会决议:“《共产党宣言》文件于当年2月l日之前送到伦敦。”,他于28日收到了伦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催促函。 1月29-31日,恩格斯接到法国警察局的驱逐通知令,于31日到达布鲁塞尔。 2月13、20、22日。马克思恩格斯出席布鲁塞尔民主联盟会议。13日“德意志-布鲁塞尔日报”,刊登马克思论战性文章。 2月10日。马克思收到母亲遗产6千法郎。 2月中旬。被驱逐出巴黎的恩格斯回到布鲁塞尔。 2月19日。马克思从布鲁塞尔奥尔良路42号寓所迁居野林旅馆。 2月24日左右。《共产党宣言》出版于伦敦。〔2月3-5日,马克思全家被监禁后,离开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 1月14日行程出处,见《马克思恩格斯》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7-128页。恩格斯这封信却表明《共产党宣言》已经在 1月中旬邮寄伦敦共产主义者同盟。故有宣言一周峻稿说。
1月24日行程出处,见大卫·梁赞诺夫:《共产党宣言》1963年纽约版,第220页。 1月17-23日行程出处,见《布鲁塞尔市政档案·马克思案卷》。
2月19日行程出处,见《布鲁塞尔司法部,危险分子案卷·马克思案卷》。 |
显而易见,撰写阶段的特点是时断时续,因繁冗的工人运动和其他事务而多次中断;《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1月上半个月,集中于一周左右完稿,可谓殚精竭虑,厚积薄发。
综上所述,《共产党宣言》如同新生的婴孩,历经三个阶段的预产期,即理论准备阶段(1843-1847年)、《共产主义同盟》授命阶段(1847年6月-12月)和撰写阶段(1847年12月14日-1848年1月)。马克思于1847年12月年10日接受共产主义同盟委托,主要是在布鲁塞尔野林旅馆以及奥尔良路42号寓所执笔撰写《共产党宣言》,大约集中于一周时间,于1848年1月收笔,1848年2月24日在伦敦出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祭祀《共产党宣言》的“圣地”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来,可以真正做到并且促使人们“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叔本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