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把脉 助力疫情防控——75岁老教授陆君安的抗疫故事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0-04-22      点击量:


湖北告急、武汉告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攸关万千家庭,攸关九州大地。武汉大学75岁的陆君安教授感到万分焦虑,时时关注疫情动态、心忧社情民生,以渊博精湛的学术造诣、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丰富娴熟的学术经验,科研把脉疫情趋势,助力疫情防控。

陆君安教授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240余篇,引用10000余次,合著4部,H指数47SCI高被引作者。


陆君安教授身上知识份子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的研究工作一贯强调科学问题要有广泛的实际背景,讲求求真务实,多元兼容,与时俱进。多年前陆君安教授曾先后参加卫生部和WHO卫生技术合作项目《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中澳卫生项目《新(再)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研究》,负责数学建模方面的工作,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他在科学网上发表了一批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方面的科普文章,2011年他写的博文《洗手也要从娃娃抓起》,他指出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生普遍不重视洗手,强调从小培养勤洗手的习惯,这篇文章引起广泛重视。从今年新冠抗疫中看,勤洗手对于切断传染源是多么重要。另外,他还对危险人群的重点预防、艾滋病传染、百分之百安全套等问题提出不少新的见解。


新冠疫情爆发后,陆君安教授第一时间和吴晓群教授、周进教授等同事联系,迅速与分布全国各地的研究生组建疫情研究团队,开展新冠疫情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和数据,建立疫情动态发展数学模型,关注疫情发展,为疫情防控助力。 这支团队长期从事复杂性和复杂网络及非线性科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成果。2018年曾在应用数学国际顶级刊物 SIAM J. Applied Dynamical Systems上发表“Cooperative epidemic spreading on a two-layered interconnected network”,建立双层网络疾病传播模型和机理分

析,它对于指导抗击疫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武汉封城的前一天,陆君安教授在科学网发表科普博文《从复杂网络小世界,无标度, 高聚类特性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出“现代化交通工具和日益频繁的社交是一把双刃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同时也让疾病传播变得更加容易。”“防控疾病进一步传播的有效举措:发现感染源,控制感染源,切断长程传播(航空、铁路、高速),防控大范围蔓延;城市、社区、小区、家庭逐级隔离,防控不同社团间的传播,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文章推送两小时得到4500余次的阅读和关注,为大众提供新冠疫情防控知识,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疫情爆发的早期,陆君安教授与河南大学王沛教授合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就河南省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潜伏期、与武汉旅行史和接触史的关系、就诊医院及聚集性爆发现象等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较早提出“COVID-19的平均潜伏期可能在6.5天左右。”“应该保证病人相对集中的医院,优先供给医疗物资。”相关研究文章已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录用发表,为民众和相关部门了解河南省疫情的特点及现状提供了有力参考。

陆君安教授受武汉市卫健委的邀请,成为新冠疫情风险评估小组成员。风险评估小组是由武汉市一批优秀专家学者组成。陆君安教授与其他专家学者一起,针对疫情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和研究,进行科学风险评估。最近无症状感染者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风险评估小组根据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以外的地区和其它省(市)检出率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湖北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咨询陆君安教授等专家学者们的智慧和科研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出强大的效能。

“新冠疫情对于全人类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希望早日彻底控制疫情,早日全面恢复生产”“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技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中,作为一名老知识份子、一名老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是我们对抗击疫情的最大贡献。”疫情期间,已过古稀之年的陆君安老教授把科学研究做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抗击疫情的战场中,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动,生动诠释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供稿

文字:胡珊 图片:陆君安 


上一条:周运清:为“防疫抗疫”点亮心灵的灯

下一条:满城英雄战病魔,我执秃笔描华章——76岁老教授伍新木的战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