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在武汉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五)

作者:    发布时间 : 2022-10-22      点击量:


珞珈皓首赞盛会,桑榆奋蹄新征程。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在武汉大学9000余位离退休教职工中产生强烈反响。广大老同志、老党员和涉老组织负责人无比振奋、无比感动,谈感想、议发展、话期待、谋未来,用“决定性”“纲领性”“划时代”“新征程的方向标”等词汇盛赞报告,盛赞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纷纷表示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聚焦聚力党的二十大目标任务,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离退休老同志的新作为、新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余热。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离休教授、珞珈银龄宣讲团成员朱传棨:

党的十八大以来,可以说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导伟大的变革。新时代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十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我特别注意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时候,解释了后面一句,就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次的报告没讲,我也思考了一下,但是习近平主席在开头讲了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的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这两个行我们要加深理解。第一个行就是规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第二个行是中国化的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两个行的共同点都是世界观的方法论,但是在内容上、在实践上、在表现上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一定的理论、一定的哲学,都是一定的历史的产物,所以它不能脱离时代,这是第二个行跟前一个行的区别。前一个行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它含有哲理性的理论,可以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是这个新时代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也要发展要丰富要前进。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内部的内容上和外部的形式上,都有新的作用。所以这两个行,就是我们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什么意思呢?第一个行是跟共产党的“能”辩证结合的,没有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也实现不出来,或者由于不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行也不能变成现实。国际共产主义已经表明苏联的垮台就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就不行,为什么苏联的一些共产党员也不相信呢?就是因为没有能。当时的苏联共产党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不是人民至上。所以我们要理解这个行必须与“能”辩证结合起来,不能离开“能”,如果离开了“能”,那这个行也不能变成现实。原来的能在实践当中又发展了,所以使得马克思主义更普及、更全面、更有效。

所以在这里强调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今天中午也看了一下,习近平同志参加广西代表团的讲话里也强调了这一部分,除去肯定广西之外,习近平同志强调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和国家的事业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的标志性的成果。党的实践为什么正确呢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论把握其时代观的方法论,就是要理解这个实践观的方法论,要坚持好、运用好,特别要运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今后长期我们的现代化有了这个理论指导,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好学习好立场观点方法,而且要加以运用。

这六点坚持第一点坚持人民至上,这是最坚定的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唯物史观的核心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依靠人民。习近平同志讲话一直在讲,无论共享也好,守江山也好,要守到人民的心,第一点中我们要从这个方面加强力度。

第二点坚持自立自信,这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我们为什么有历史的主动,因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所以主动性、历史性,包括预见性、实践性都可以做到。

第三点坚持守正创新。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继承、要创新,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什么意思呢?我想就是恩格斯说的要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以作为新的起点、新的方法研究新的问题,所以坚持守正创新,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对照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满腔热情的对待一切新生事物。这一段如果从认识论、从方法论讲就是说它是最深刻、最全面的辩证方法。

第四点坚持问题导向,这个问题导向马克思早起曾经讲过就是用新问题来解决老问题,主要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代表了时代的呼声。

第五点就是系统观念这里面谈了好多思维,上升到我们全党,特别是干部,战略思维就是从这些思维中来

第六点胸怀天下我不多讲来因为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时代不一样,所以这些要求我们这都是非常新

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娄延常:

今年是我入党的五十周年,适逢二十大召开,喜事连连。我特别注意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听完之后感到非常振奋,非常兴奋。下面我想提几点体会:

第一,在党言党,在教研教。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内容很多,我在这里只提一小点,即其中提到的中心任务。这个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我昨天去看党章后发现,实际上这就是对党员进行奖励,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最低纲领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很有信心:咱们五十多个党员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成立了新中国一片新天地,现在离中期还有二十八年,将近一亿共产党人,通过二十八年的奋斗,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在教研教。我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到武大以后学习、工作生活将近六十年,对教育特别有感情,特别重视。看到习近平同志在报告里关于教育的论述,其中有些新内容学校、个人都应当进行学习。

在这里,我首先讲一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蓝图。2022年是非凡之年,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总结这五年、这十年的时候,对教育就这么一句话:“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标准体系”,这是对十年变革中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充分肯定,是对广大教育工作的十年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而且也符合实际:本科生数量上,从2017年的3,770万人到现在的4,430万人;研究生规模上,从十九大召开的前的198.1万人,到2021年多达333万多人;高等学校数量上,从我在教育部工作时的七八百所到现在三千几百所——我们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这很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点,未来可期。报告绘制出了加快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体系这一难题,这一部分就在“实施科教兴国”内部,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问题。报告中对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进行充分、集中的论述,我简单梳理如下:

关于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部署是两个加快: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二、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这里提出了我国的教育体系,现在有两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将来我们要实现教育体系方面的转型,我们在座各位都应当注意教育体系的建设,这里是转型问题必须在,非常重要。

关于教育为谁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报告中提到,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对教育的整体要求,人才质量提高了,能够有力促进综合国力提升。

关于怎样培养高质量人才、如何加快建设体系,报告中提到了对下一步工作的期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发展素质教育,同时还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这引发我们的思考:过去我们是不是自主培养?现在我们需要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高质量体系。在人才培养的战略上,就是要提高自主培养的质量,着力超越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制度体系上,报告中更具体地提到,要强化学前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坚持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还要强化特殊教育、终身教育。这意味着整个国民教育的体系都被纳入到二十大的报告中了;高等教育的任务实际上贯穿在这一部分的思路中,也贯穿在整个报告的思路。

所以,我的第三点体会,就是加快建设高等教育体系,中外高等教育任重道远。高等教育是我们公民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高等学校有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二十大的报告之中处处涉及到对我们高等教育管理有关的东西:比如教育强国建设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去支撑,比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靠高等教育去促进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比如人才、经济资源要靠我们的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丰富人才资源;再比如,把创业人才问题也要到高等学校去,全面的去提高培养的质量,走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可以说,报告内容都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再比如绿色发展问题、环境健康发展问题、医学科学等等问题,注意联系实际,联系高等教育的校情、高等学校的实情,都能够找到学习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与我们实际的结合点。

最后,我建议大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地去学习、去研究未来的发展,推出创新性的改革发展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做出咱们武汉大学的应有的、新的贡献。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学院退休教授胡武:

金秋十月,景山红枫,壮丽无比。在宏伟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全面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新发展理念、各项重大战略决策等等将载入我国史册。

这是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会:党用伟大的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走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彰显了中国力量的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纲领性文献,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祖国统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等大政方针,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报告中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务必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满怀信心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外国大学作为标准、模式,而是要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路。”我原来在新闻媒体工作,后来做新闻教学科研,退休后又长期做教学督导,对于中国特色的新闻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1.新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主要是两种属性:一是指传播属性,这是一般属性;二是指意识形态属性。我们有的同志过于强调新闻传播属性,而否定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公开强调新闻的党性。为什么说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呢?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同时又是观念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在报道客观事实时,包含着对事实的政治评价,即记者编辑对新闻事实的取和舍、详和略、真和假,会运用新闻的言论、图片、编辑手段(字体、字号、线条、色彩)体现其价值判断,以此影响受众的思想行为,而且新闻这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其他意识形态所不可替代的。公开承认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西方新闻观的一个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揭示了新闻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公开强调新闻的党性,把报刊视为工人阶级的战斗武器,把新闻事业视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声明党的报刊是党的旗帜、党的中心思想。

2.认清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性、欺骗性,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的影响。

1)资本对新闻事业的控制,是媒体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市场卖点压倒一切,做坏消息才是好新闻,这成为西方新闻价值标准,即越是反常的、负面的、突发的、耸人听闻的事情,才越有市场价值。

2)垄断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大传媒集团吞并经济实力弱的自媒体,甚至垄断国际新闻市场。

3)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新闻舆论。其媒体对他们的意识形态,推崇备至,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独立媒体即指私人所有,不是属于政府政党的媒体,西方传媒集团掌握在大财团、大家族手中。这样的媒体是绝对不可质疑的,不可批评,不可反对资本家老板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在国际上,西方媒体煽动颜色革命,颠覆别国政权,服务本国对外战争,充当着信息战、舆论战、心理战,根本就谈不上舆论的公正。我们必须认清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今天,西方世界不仅公开撕下他们所鼓吹的新闻舆论非意识形态的遮羞布,而且把美国自己每天说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科学无国界、艺术无国界、文化无国界打得粉碎。俄乌战事、信息战、舆论战、科技战火力全开。以前,有不少人认为西方舆论是最自由的,西方新闻是最真实的。然而俄乌战争爆发后,人们进一步看清了整个西方舆论就是一架对俄罗斯发动的战争机器,美欧主要互联网平台都关闭了俄罗斯对外传播渠道,不让俄罗斯在世界发声。他们控制整个舆论传播,将舆论向着有利于美国和西方的方向引导,而且还不断制造虚假新闻,抹黑俄罗斯,这是西方政治、新闻、文化霸权的真实写照,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西方霸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到底有多狠毒,有多广,有多深。

3.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观是关于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总体看法及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于当今社会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许多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念的丰富与发展。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舆论工作,最重要的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政治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确保党和政府主办的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管理上,确保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纳入党和政府管理范围。

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新闻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新闻舆论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要求新闻舆论工作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把真实视为新闻的生命,不仅要真实、准确地报道单个事实,让一切宣传报道建立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之上,而且要从宏观上真实地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现实生活是复杂的,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情况更是超级复杂,离开对事物的总体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看却可能背离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努力揭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真实、客观、公正,是世界各国新闻界公认的新闻工作准则,但不同的新闻观,对其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来,真实,应该是事实的真实、总体的真实、本质的真实的统一;客观,就是用事实说话,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引导人;公正,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立场,公正无私地报道事实和发表评论,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

4)正确导向,是新闻舆论的生命。新闻既要报道国内外新闻事件,更要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新闻舆论要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四个有利于”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

5)坚持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没有团结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而新闻舆论对社会团结稳定影响甚大。我们之所以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因为积极、正面的事物是我们社会的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才能真实反映我们社会的本质和全貌。正确的导向不仅体现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上,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讲求新闻宣传艺术,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我们手中的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书写,既要善于讲故事,又要善于讲道理,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悟道”,让人“入道”,努力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听清中国的好声音。

 

上一条: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获批教育部关工委 “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立项

下一条:二十大报告在武汉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四)